【节气养生】白露节气已至,该如何养生保健?谨记这几点
发布时间:
2023-09-08 17:25
文章来源:
随州市中医医院、网络综合
滋阴润肺 防秋燥
白露时节,“燥”为其特点,秋燥伤人,易伤津耗液,常会出现口咽干苦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的现象,百合、莲子、银耳、梨 、藕,这样的食物能够滋阴润肺,缓解秋季秋燥的问题。
同时,要“少辛多酸”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像乌梅、西红柿这样带有酸味的食物。还应多喝水,以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
白露身勿露 不可贪凉
这时天气冷暖多变,早晚温差较大,应该及时添衣加被。睡卧不可贪凉,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,损伤人体的阳气,诱发疾病。
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,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。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,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。
捂腰腹
腰为肾之府,腰部有肾俞及命门穴,分属膀胱经、督脉。肚脐又名神阙穴,属任脉,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,引发腹痛、腹泻、痛经等疾患。
因此,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,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,加强腹部保暖,防止肚脐受寒。
除了外部的保暖,内部同样注意保暖。像海鲜等寒凉之物,不适宜多吃,以免脾胃受凉。可以多吃山药、莲子、百合、白萝卜等白色食物。
捂双脚
俗话说“脚暖腿不凉,腿暖身不寒”,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。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,换掉凉鞋,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、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。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,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,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。
白露时节 预防中风

白露时节,受气温骤变影响,心脑血管易收缩、痉挛,发生供血不足,从而易诱发脑梗塞等疾病。随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一区王俊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,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,尤其是心脑血管病,要注意血压、血糖等指标的变化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避免诱发中风的因素,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
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,如劳逸结合,轻松愉悦、低动物脂肪,低胆固醇、富含蛋白质饮食。多吃蔬菜、水果。戒烟,免饮烈性酒。进行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,陶冶心情。
每天需饮一壶水,及时补充水分
成人每日饮水应保证在1200毫升以上,加上平常食物中含水约1000毫升,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水约300毫升,每天人体总共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。老年人睡前不要多喝茶,因为茶有兴奋及利尿作用,喝多了会影响睡眠。
增减衣物别挨冻
王主任强调,在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时,一定要及时增减衣物,因为秋季中午气温较高,不及时减去衣物会增加出汗,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,也会促进脑梗死的发生。除了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外,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,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,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。
定期体检,积极控制体内已存在的危险因素
王主任指出,预防中风的正确做法是定期到医院做体格检查,重点是血压、血脂和血糖等,根据检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预防中风的措施和药物。
积极控制体内已存在的危险因素: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、心脏病及高血脂症等,是中风的先行病。如果患有以上疾病,应定时去医院诊治,预防中风发生。目前医学发达的国家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已很普遍,措施有力,脑出血的发生率已减少25%以上。
专家特别提示:一旦发生言语不清,一侧肢体或单个肢体麻木、无力,突然发生视物模糊、一过性失明,头昏、头痛、眩晕等症状,要即时到医院检查、诊断、治疗。
一动一按
一动:户外运动
秋季风和日丽,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,有助于一扫胸中郁积,润养肺气以适应秋季养收的特征。
可选择健走、打太极拳、体操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,以微汗出但不疲倦为度,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。
一穴:大椎穴


医院总机
Hospital Switchboard
体检中心:0722-3316035
医院地址 湖北省随州市沿河大道152号
微信公众号:随州市中医医院

© COPYRIGHT 2022 随州市中医院 | SEO标签 本站支持IPV6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