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养生丨今日立冬,膏方养生正当时
发布时间:
2022-11-09 14:20
文章来源:
随州市中医医院
落水荷塘满眼枯
西风渐作北风呼
今日立冬
二十四节气中,四季的开始被称为“立”,立冬也往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。
此时,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,由降变藏。
人感天地气机变化,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,故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。
立冬起居·晚起早睡
《素问·四季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……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
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规律,早卧晚起。
多寐而阴血荣养,则阳有所依而精气藏。
研究表明,与清醒状态相比,睡眠是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新组合状态。
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也有重要意义。
立冬饮食·御寒养肾
冬季为肾经所主,主封藏,主咸。冬季饮食应以保温御寒、滋补、防燥为主,可多食山药、红薯、马铃薯、栗子、核桃等益肾养精的食物,多食山药粥、板栗粥、核桃百合燕麦粥等养生粥。
立冬着装·注意5暖
立冬时节,气温下降迅速,寒邪侵袭人体容易造成瘀血血栓,形成肺栓塞、心梗、脑梗等危及生命。
此时,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。除了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日常着装及室内温度外,以下这5个时刻也要注意保暖。
醒来暖: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,尤其是室温较低时,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,待身体适应后再缓慢起床。
洗漱暖:洗脸、刷牙要用温水。
如厕暖:夜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,最好备一件较厚的睡衣。
外出暖:晨练不宜过早,外出时戴手套、帽子、围巾,穿大衣等。
洗澡暖:可用浴霸等设备让浴室充满热气,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。
立冬运动·轻缓为宜
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,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。
汗多泄气、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,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等,以微微汗出为度。
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,应禁止剧烈运动,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。
立冬情志·平和少气
冬“藏”即神藏于内,养生避病应力求精神安宁,遇事节怒,宠辱不惊。
冬季万物凋零,且光照时间短,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,这类人群可以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内出门晒晒太阳,或者与友人倾诉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。
切忌情绪激动,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。
立冬保健要点
一、起床要缓
冬季是冠心病、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。
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。
因此,中老年人在每日起床时,要以“缓”为要,牢记这3个半分钟:
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;
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;
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,然后再站起来走动。
二、吃点“白食”
立冬后,许多人皮肤变得干燥、皲裂、脱皮,出现瘙痒。对此,除了要及时涂抹油性的润肤霜外,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内“润”。
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解决冬季皮肤瘙痒等问题要从肺入手。
常吃白色食物,如白木耳、花生、白果、山药、胡桃仁、百合等,能健脾润肺、养血润肤、缓解干燥。
三、加一杯水
冬季天气寒冷、干燥,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,人体产生尿液,再加上蒸发量大,很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,进而诱发脑卒中等意外。
建议晨起和夜间都喝杯温水,小口小口喝下。睡前喝200毫升水,有助降低血黏度;起床后喝200毫升,能稀释血液。
四、多晒太阳
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常晒太阳能补充人体阳气。
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在《老老恒言》中说:“背日光而坐,《列子》所谓‘负日之暄’也。背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。日为太阳之精,其光壮人阳气,极为补益。”
明确提出了“负日之喧”的健身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,此法尤其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。
膏方进补
“冬令进补,开春打虎”,随州市中医医院今年的膏方节从11月3日开始,将延续至明年2月。同时,随州市中医医院还根据群众的需求推出桃红丽容膏、更年康膏、滋养肝肾膏、扶正强身膏、固本止咳膏、固元阿胶膏6款成人经典膏方,市民可拨打电话3316583、13607287676或到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二楼名医堂私人订制膏方。
门诊楼二楼名医堂“膏方门诊”知名中医、名老中医坐诊信息

医院总机
Hospital Switchboard
体检中心:0722-3316035
医院地址 湖北省随州市沿河大道152号
微信公众号:随州市中医医院

© COPYRIGHT 2022 随州市中医院 | SEO标签 本站支持IPV6访问